“1000米提升20秒到25秒”“一瓶就可考试开挂”……进入十月以来,本市各区四、六、八年级体质健康测试统测陆续开展。记者调查发现,“专用鞋”“小红瓶”等“体测神器”再次销量暴涨。
“神器”真有那么神吗?目前看来风险多大于实效。比如,有鞋子从材料到设计被商家吹得天花乱坠,但实际却是走两步就磨脚、穿一天就开胶,质量还不如普通运动鞋。再如,号称能让人“开挂”的饮品,其主要成分多是高浓度咖啡因和牛磺酸,正处于身体发育期的孩子短时间大量摄入,很可能出现头晕、心动过速。此前还有报道,有学生因服用氮泵被紧急送医洗胃。专家早有科普,实践也一再证实,这些产品对最终成绩起不到多大作用,就算有,更多也是“心理安慰”。
年年体测,次次被坑,只能说家长们是太焦虑了。尽管相关部门多次解读,体考不追求竞赛标准去增加孩子的“区分度”,在分值设置上相当宽松,可以说只要“过关”都是高分。将体测平均安排至中小学的各个阶段,目的也是引导学生在平日里注重锻炼、增强体质。然而,一说到成绩与中考挂钩,很多家长还是发慌。抱着“分分关键、一分一档”的思维惯性,四处搜罗打听。即便从理智上并不认可这些“神器”,但看到别家孩子买了就坐不住。某些无良商家正盯准了这种心态,见缝插针地贩卖焦虑,“瞎卷”的风就这么吹了起来。
要给乱七八糟的“神器”降温,当务之急,还是肃清夸大功效、制假售假等行为,特别是各销售平台要严格把关。就拿某些功能饮料来说,平日里可能是普通商品,一临近考试便被加上“助考”“必过”等标签,如此营销是否合规?长远来看,避免被收割还得缓解焦虑。孩子的身体素质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,就算是为了体测体考,很多耐力、柔韧项目也需要逐步提高。与其到日子了寄望于“歪门邪道”,不如尊重客观规律,把功夫下在平时。多引导科学锻炼,培养自律意识。某种程度上,这也是教给孩子放下“捷径”幻想、保持踏实努力的基本道理。
“完全人格,首在体育。”一生的健康体魄,良好的锻炼习惯,远比几次体测重要。放平心态,少一些无谓“瞎卷”,多一些切实陪伴,或许能与孩子在成长路上收获更多惊喜。
图源:视觉中国